你是不是一到春天就提不起勁?
春天本該是萬物復甦、精神煥發的季節,但對許多30至55歲的上班族來說,卻常常是身體「卡卡」、精神提不起來的時候。許多人明明睡眠足夠,白天卻還是打哈欠連連、工作效率下降、思緒遲鈍,這可能不是單純的累,而是春睏上身。
長期疲勞不僅會影響工作表現,更可能暗示身體氣血失衡。透過中醫觀點來看春睏,找出體質失調的根源,調理氣血、強化元氣,才能真正告別嗜睡與疲倦。
什麼是春睏?為何春天特別容易疲倦嗜睡?
「春睏」是指春季天氣轉暖時,人體出現嗜睡、疲倦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。這並非病症,而是一種季節性生理反應。但若情況嚴重、影響生活,就需要進一步調理。
春天氣溫逐漸回升,日照增加,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升發、活躍。但長期冬季的「潛藏模式」讓身體尚未調整過來,導致出現短暫的不適應感。中醫認為「春對應肝,肝主疏泄」,春季是肝氣活躍的季節,若肝氣鬱結或氣血運行不暢,就容易產生倦怠、無力、昏沉等春睏症狀。
對於工時長、壓力大的上班族來說,春睏常被誤認為單純疲勞,實際上可能是體質失衡所引起的徵兆。

春睏原因解析:中醫怎麼看身體的疲倦反應?
中醫將春睏視為「氣血運行失調」的反應。從體質來看,春睏常與以下因素有關:
●陽氣不足、升發不暢
陽氣是驅動人體活動的基本動力。若陽氣虛弱,無法順應春季升發的特性,會導致精神倦怠、嗜睡無力。
●脾虛濕困
脾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與氣血生化。若飲食不節或長期操勞,使脾氣虛弱、濕氣內生,就容易感覺沉重、提不起勁。
●肝氣鬱結
上班族常面臨情緒壓力,易影響肝氣疏泄功能,導致氣機鬱滯,進而出現情緒低落、易怒與疲倦感。
●睡眠品質差
不少人雖然睡眠時間充足,但因壓力過大、焦慮緊繃,導致睡眠品質不佳,也會加劇春睏症狀。
延伸提醒: 若身體長期處於氣血不足狀態,除了容易疲倦,也可能出現記憶力減退、免疫力下降等問題,甚至影響女性荷爾蒙平衡與生殖健康。
春睏怎麼辦?日常調養對策提升精神元氣
改善春睏,除了補眠,更重要的是「順應節氣、調整生活節律」。中醫養生講究「春養肝」,以下為上班族推薦的日常對策:
✅ 作息調整
早睡早起:晚上11點前就寢,早上搭配晨光曬太陽,有助於喚醒陽氣。適當午休:若工作允許,中午短休15-30分鐘,有助於恢復體力。
✅ 飲食建議
少油膩,忌生冷:避免增加脾胃負擔,建議多攝取易消化、健脾的食材,如山藥、蓮子、紅棗等。
適量補氣食物:黃耆燉雞、當歸燉排骨等溫補料理,有助於補氣養血。

春睏中醫調理法:調氣血、醒腦提神有一套
若春睏狀況持續不改善,建議透過中醫門診進行個別化診斷與調理。常見調理方式包括:
✅ 中藥補氣養血
補氣藥材:黃耆、黨參、白朮可提升元氣,改善疲倦。
養血藥材:當歸、熟地有助於滋陰補血,緩解虛弱。
疏肝理氣:柴胡、香附、鬱金有助於疏解情緒壓力、改善精神。
✅ 針灸醒腦提神
百會穴(頭頂):提神醒腦、提升注意力。
足三里:補氣健脾、改善體力虛弱。
太衝穴:疏肝解鬱、放鬆情緒。
✅ 拔罐、刮痧排濕
可促進氣血循環、減輕沉重感,特別適合有濕重體質者。不過要注意太頻繁刮痧反而會損耗元氣,約1週1次即可。
📌 中醫疲倦調理強調個體化對症施治,針對不同體質開立處方,與其死撐,不如聰明調養!
持續疲倦別輕忽,春睏可能藏有健康警訊
春睏若超過數週未改善,或伴隨以下狀況,應提高警覺:
- 睡眠正常但仍覺極度疲憊
- 出現情緒低落、失眠、腸胃不適
- 平常運動量減少、容易感冒
- 女性月經異常、頭暈心悸
這些可能與貧血、自律神經失調、甲狀腺功能低下、慢性發炎或內分泌問題有關。中醫強調從根本調理,透過望聞問切判斷體質,再搭配食療與療法,幫助身體恢復健康節律。
春睏常見問題 Q&A
Q1:春睏需要特別治療嗎?
若只是輕微疲倦可透過生活調整改善,若影響日常生活或持續超過3週,建議尋求中醫協助。
Q2:我有睡夠但還是很累,和春睏有關嗎?
可能有關,也可能是氣血虛、肝鬱或其他體質問題造成,建議由專業中醫判斷。
Q3:中醫疲倦調理會不會太補、造成上火?
中醫強調辨證論治,根據體質適當調理,不會一味進補,安全又有效。
別再「撐」下去了,讓中醫幫你找回精神與活力!
春天,是身體調整與轉換的季節。如果你長期疲倦、嗜睡、工作力不從心,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,透過中醫個別化調理找回真正的元氣。
專欄文章醫師介紹
現任:
南崁風澤中醫診所 院長
經歷:
- 林口/桃園/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 醫師
- 臺北榮民總醫院中醫部 醫師
- 三軍總醫院西醫部 醫師
- 韓國慶熙大學中醫學研習營
- 亞太整合醫學研討會
- 醫藥史社暑期民雄義診隊
學歷:
-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學士
Dr.楊喻婷 門診時刻表:
